学院首页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学术报告会“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

2021-06-08

6月7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邀请到曹幸穗教授作学术讲座。曹幸穗老师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农业史博士,曾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九至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本次讲座由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教授主持。学院教师谭淑豪教授和高原副教授及经济学院、历史学院及农发学院等40余名年轻教师、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01.jpg

02.jpg

曹幸穗老师以《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为题,从公共遗产概念的提出、唤醒传统农业的价值认知、承载农业记忆的遗产地、传统品种助力“种业芯片”创新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使命五个方面展开讲座。他首先提到,自21世纪起,联合国制定新千年计划,FAO对过去一千年进行了回顾。新千年计划的制定需要解决之前一千年的问题,从之前的经历中寻找祖先留下的经验——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将农业文化遗产纳入日常工作,每年对遗产进行评估;曹老师呼吁唤醒传统农业价值的认知,如从纵向维度认知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从横向维度认知农业文化遗产的品质和濒危性,以期对农业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利用;他介绍,每个遗产地都承载着农业的特定记忆,如云南元阳的梯田与内蒙古巴彦淖尔半野生的红驼,曾经分别是因地制宜生产稻米和促进交通的重要方式,后者对以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就是要识别其价值并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曹老师提出如何以传统品种助力种业芯片创新的问题,这对保护和开发中国的种质资源、打赢种业翻身仗意义重大。最后,他谈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使命。他认为,现代农业要传承和发展传统农业中有价值的元素,目前国家倡导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等都在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获得了借鉴和启迪。

来自多个学院的学生们踊跃地与曹老师进行了互动,提出“老祖宗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是如何选种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如何兼顾乡村旅游与农业遗产保护?”以及“谁来执行或进行农业遗产的保护?”等诸多有趣的问题。讲座期间,曹老师还谈到了“选拔”和“组织”等多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与农业的关系。这一讲座增进了同学们对农业的了解和兴趣,也激发了大家对如何以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来促进乡村振兴尝试。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