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迎新特辑 |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3年迎新大会暨新生“开学第一课”顺利举行

2023-09-05

从“新”开始,开启青春航路。9月5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3年迎新大会暨新生“开学第一课”顺利举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78级校友陈锡文应邀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01.png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朱信凯,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党委书记曾丙健,党委副书记康琳,副院长毛学峰,副院长钟真,张利庠教授和学院教职工代表,2023级新生班主任以及全体新生参加迎新大会暨新生“开学第一课”。大会由仇焕广主持。

02.png

朱信凯对2023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同学们进入大学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农民,也就是中国的“三农”问题,正确认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一所高校,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各种现象,农业经济管理就是社会科学,中国正在不断地走向世界经济中心,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同学们选择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就应该学习思考和研究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农业、经济、管理。  

二是,同学们要正确认识农业问题。或许有的同学认为,我们现在早就已经都是农业社会,我们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比重越来越小,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如果把国家比成一个陀螺,农业就是陀螺下面的小尖,无论陀螺有多大,底下这个尖是最重要的,没有尖或者说尖有问题,陀螺就不能够正常地运转,虽然陀螺上面绝大部分的点是看不到尖的。

三是,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努力构建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我们学校一路从延安走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大学的关心关注。

去年4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到人大来考察,提出了两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一是人民大学怎样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二是怎样构建中国自己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两个重大问题实际上是一体的,只有构建了我们自主的知识体系,我们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创新的责任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共同来完成,需要每一个学科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来推进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在这方面责无旁贷,除了我们自身的学科体系需要构建以外,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里面所有学科基础教育的内容和通识教育的内容,所以农经学科责任重大,看到大家,我也看到了未来。

明年是农业经济系建系70周年,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成立20周年。70年来,学院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陈锡文主任是我们的杰出校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政策的亲历者、制定者、推动者,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未来成为陈锡文主任这样的国家栋梁。

03.png

仇焕广在主持大会时表示,今年学院迎来了本科生51名、硕士生112名、博士生29名,其中51名本科生提前进入我院双学位实验班和新路引航班,一年以后还会有新的同学将从书院通过分流进入我们学院。学院针对本科生还推出了“新路引航专项计划”特色培养措施,实行无时点专业选择的大类培养、纳入学院全程全员两阶段导师制并采取项目制管理,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方向选择,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三农”人才。仇焕广指出,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命脉,农村是一片创业的广阔天地,农业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内心感悟乡村情怀、用双手推进乡村建设,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04.png

2023级本科新路引航班班主任吕亚荣代表学院教师对新同学加入农发大家庭表示热烈欢迎。吕亚荣作为班主任、一名老教师和老师姐,与新生同学们、师弟师妹们分享了26年教书育人的体会和感受,并以“既已选择,只需行动”为主题发言。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是同学们的选择,扎根学院才能体味其中的美好,学院的老师对学生们非常友爱,关爱同学们的成长,每一位本科同学入学都会有一名学业指导老师,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学院对于培养国际化、专业化、交叉学科人才不遗余力,利用各种资金资源为同学提供实践实习国际交流机会。学院教师承担大量课题,可以带领本硕博同学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开展学术活动,只要你愿意,同学们就可以有很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学院有知名的教授、学者、校友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丰富的学术讲座,帮助大家汲取养分。

同学们要深根学业,脚踏实地,选择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练好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做有家国情怀的农发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们所有人曾经的身份,农村是我们所有人曾经的家园,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永远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作为这个专业的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同学们会深切感受到学习了一个人类永远存在且关系国计民生的专业。

非常欣喜同学们对学院的热爱,对专业的热情、好奇和探索,你们挟着青春的朝气而来,怀揣梦想而来,为中国人民大学、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带来勃勃生机,希望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们能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拼搏,青春的美好在于勇于选择、勇于探索、不惧未来,在选择中成长,在选择中进步,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方式。期待同学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对个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人大优良传统、红色基因,共同成长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05.png

2023级本科新生代表易文韬发言表示,每一位踏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都是激动的,每一位走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同学都是自豪的,萌新的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乡土底蕴,只因都怀揣着一份为“三农”事业奉献终身的炙热而相聚此地。我来自一个山环水绕的南方小城,“三农”事业发展仍是经济增速的重中之重,在党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是我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三农”问题研究学院,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科高等教育体系的发源地,在农发学院这个广阔的平台上,我们必定能在“三农”领域有所作为,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发光发热。

06.png

2023级硕士新生左莉琳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代表硕士新生发言,很开心能和大家相遇在农发,一起开启新的追梦之旅,成为人大人不仅感到骄傲与自豪,也对未来的人生怀揣着憧憬和希冀。作为一名跨专业保研的学生,选择农发学院是最重要的选择,在硕士学习阶段,我将继续传承农发学院的优良传统,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注农业与农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勇于探索,积极参加农村实践,切实关注农民的需求和利益,对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农业与农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事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07.png

2023级博士生代表陈志文祝贺各位同学开启了人生新征程,成为人大农发学院的一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科师弟师妹们的课堂或许会是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真正了解农产品是如何从储藏、运输、加工再到流通的;研究生同学们,未来论文中的数据、案例也许会来自于一次次的调查研究,那些数字和文字背后藏着的,是大家和农民大爷拉过的家常,是为了入户填问卷而翻过的一座座山,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这是农发人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秘诀所在。

成为一名农发人,应当树立独树一帜的远大追求,2017年在学校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科高等教育体系的发源地,独树一帜是农发学院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为学的应有追求,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强国建设……这些“国之大者”都是我们可以挖掘的学术富矿。

成为一名农发人,应当胸怀勇走新路的坚定信心,我们要传承农发学院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共同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同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让我们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农发青年的最好成绩。

08.png

会上,陈锡文以“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及展望”为主题,为同学们讲授“开学第一课”。陈锡文指出,在过去的七十多年中,我国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重大的变化,主要有三次:一是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农村土地改革,它废除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户小块土地的私有制);二是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农村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它建立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形成了农村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三是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改革,它废除了人民公社的体制,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也被称为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它是农村改革所形成的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在“开学第一课”中,陈锡文主任主要谈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

改革以来,农业农村实现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它打破了人民公社时期普遍存在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决定了在农业中难以实行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方式。这使得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业经营管理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难以精准计量;二是对分散的农业劳动难以有效监督。农业更适合家庭经营这个普遍规律,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步为决策层所接受,由此才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特点,一是不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二是不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成员权利平等),三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由本集体成员的家庭承包经营。

围绕着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在改革过程中逐步确立起了四大基本制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层社会实行村民自治。由于有了这四大制度,就形成了农民现阶段的四项基本权利。在确立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之后,农村的改革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这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不断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突出特点,一是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行计划分配;二是劳动力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这实际上就是对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活动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而农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也就是要拓宽农村、农民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空间;三是不断推进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为目标的社会制度(政策)改革,逐步缩小由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城乡差距;四是推动中国特色农村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陈锡文指出,改革45年来,我们取得成就肯定是巨大的,从国家制度规划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仍有两大问题。

一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不足,只占有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却要养活占全球近18%的人口,因此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将长期面临巨大压力,肉类和奶类也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才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总书记所提的农业强国,是有着特定含义的。总书记在2022年12月23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我看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二是依托双层经营发展农业;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四是赓续农耕文明;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因此,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第一要务。总书记还强调:“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反复延宕,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足够底气和战略主动。” 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乡村振兴的五大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要求,是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的。因此中央强调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快种业自主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完善种粮农民利益保护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和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树立大食物观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粮食和食物的减损和节约,并实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责任制。

二是我国农业人口规模巨大,“大国小农”的现状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改变,因此农民就业不充分、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和多数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在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基础是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怎么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基本方向当然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农业实行规模经营。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在延长三十年。” 有些人对此疑惑不解,担心这样能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总书记对此说:“明确再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从农村改革之初的第一轮土地承包算起,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稳定长达75年,既体现长久不变的政策要求,又在时间节点上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这说明,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这个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因为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农业规模经营都需要条件和时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在这两个问题上,不能超越发展阶段的可能性和违背客观规律。总书记在202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对风险挑战,不仅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推进城镇化和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操之过急,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避免因欲速则不达而引发新的社会经济矛盾。

最后,陈锡文着重谈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问题。首先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体讲,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二是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这集中体现在农民家庭是集体土地承包的法定主体,集体土地的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三是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键”。

其次,在落实上述三方面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的前提下,土地的经营权权可以依据承包农户的意愿自家经营或将经营权流转、入股、融资担保,以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集中、规模经营。

第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从各地农村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看,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会形成两类经营主体、两种规模经营方式。一类是经营土地、提供农产品的主体;另一类是提供农业技术和装备服务的主体,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类主体可能会有交叉。一种是通过流转、集中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另一种,是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实行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作业的规模经营。这两类经营主体和两种规模经营相辅相成,既相得益彰,又各有千秋。相信在落实好国家的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发展两类农业经营主体、两种规模经营方式,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陈锡文主任讲授的“开学第一课”赢得了在座师生们的阵阵掌声,2023年迎新大会暨新生“开学第一课”圆满落幕。“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农发学子们将以青春之我开启新篇章,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各项优质资源,把握机会,怀凌云之志,走修远之路,奋发有为,努力成就美好人生。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